今天点虫知识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创业和技术哪个好学,以下关于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疑问1:浅析互联网创业:运营与技术哪个更重要?

优质回答:现状分析:技术已经显得廉价提起互联网创业,可能我们最先想到的是网站运营,其次是前几年开始兴起的移动互联网。我们先来分析下网站运营,对于站长来说,市面上已经有很多成熟的建站程序,因此我们在搭建网站的时候无需一个一个代码地将整个网站写出来,只需要将现有的程序进行修改即可成为我们的网站。即便现有的程序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那么我们可以花费一些代价寻找开发者为我们的网站进行二次开发,而一般来说二次开发的价格并不会太高,从几百元到几千块不等。因此,对于从事站长职业的创业者来说,更重要的地方是网站的运营,因为网站的开发和建设成本并不高,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只有将运营工作者做好,站长才能够通过网站赚到更多的利润。我们且先来看看运营方面的工作,运营方面的工作包括网站策划,推广以及网站用户管理三个环节,其中推广环节尤为重要,这直接考验到我们手里的资源是否强大,推广能力是否扎实,而推广工作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我们网站的访问量。而对于移动互联网创业者来说,由于该行业出现的时间并不太久,因此行业发展得也并不太成熟,要从该行业中捞得一杯羹,你就必须至少拥有某些技能,其一,拥有很扎实的开发功底,从事产品开发,以用于自己运营或者接外包单子,其二,拥有很强的运营和推广能力,与拥有开发能力的人合作或者直接将产品外包出去,自己来运营产品,其三,拥有很强大的资金支持,可以去投资一些项目。虽然移动互联网中技术这一环节相比PC互联网中更重要,但是综合目前的情况来看,技术仍然不是最吃香的部分,甚至慢慢变得廉价。总体来说,在中国特殊的互联网行业环境下,技术虽然做产品的根本,但是随着行业的发展,技术已经显得越来越廉价,甚至出现了没有钱买不到的技术的局面,相比之下,运营比技术更重要,但两者都是创业过程中不可获取的。运营之道:如何让技术发挥得淋漓尽致有了技术,就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产品,而很关键的一点是如何让我们的技术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用得恰当,避免做无用工,这就是我们的运营之道。我们知道产品的成功离不开用户,而要让用户更青睐于我们的产品,就必须找准用户的兴奋点。举一个例子,一个专注于体育类的社区网站,其面向的用户必然是体育迷,而我们就必须从他们的兴趣点出发,做出各种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和应用,一般来说喜欢体育的用户势必也会对体坛中的风云人物较为了解,而他们崇拜的人也是这些风云人物,因此我们可以做出一个测试的应用,通过回答各种问题来得出最终的结论,将用户比作某个体坛风云人物,这就是他们的兴奋点所在。技术虽然已经很廉价,但是在运营过程中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如何使技术正确地用到最需要用的地方就是我们的运营之道,其核心是抓住用户的兴趣点,在网站中添加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或者应用,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可以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具体的实行方案。写在最后在互联网创业过程中,技术和运营是两个不可或缺的要素,虽然技术已经变得越来越廉价,但这无非是一件好事,因为对于创业者来说可以以极低的代价获得技术支持,然后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运营上,通过运营的过程正确使用技术,才能够将我们的产品做得更好。

疑问2:创业应该业务驱动还是技术驱动?(深度)|极客九剑

优质回答:创业应该业务驱动还是技术驱动?

大部分技术人员估计会毫不犹豫的回答:应该技术驱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嘛!

业务人员和一些有创业经验的技术人员会鄙夷的说:技术只是工具,是手段而已,是为业务服务的,公司的一切都是围绕业务运转的!

乍一听第二种观点更加接近真相,实际情况真是这样吗?

在前几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里,出现了大量万事俱备,只差一个程序员的奇观;

不少公司在经历过艰难的创业初期,好不容易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后,却发生了高层撕逼,技术合伙人被踢出局的狗血故事;

少数幸运的公司从千军万马中杀出一条血路,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突然发现技术支撑不了业务的发展,在这场停下就是死亡的饥饿游戏中,只能身背大量技术债无奈地前行;

当一个行业周期从热转冷时,很多坐在风口上被吹起来的公司,突然发现原来自己是在裸飞。公司把钱都花在了人员扩张和用户补贴上,通过堆人和贴钱的低效的方式扩大规模,风一停就直坠深渊。

狐狸我先后经历过业界数一数二的互联网公司和极速爆发的互联网公司,也自己主导过创业公司,职业中做过2C方向的也做过2B方向的,亲自见证过好几轮行业的兴衰。作为一个了解一些业务的技术从业者,试图分析一下业务和技术之间的微妙关系。

对互联网初创公司来说,技术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没有技术,业务产品就没有附着点,向投资人描述的改变业态的愿景,就无法得到用户的验证。

但是,在这个阶段用户的需求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此时技术作为工具,为的是帮着业务快速验证用户需求。

绝大部分的创业公司都是死在这个阶段,原因就是原先的设想与实际情况有比较大的出入,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只能无奈倒闭。

有些幸运的公司即使挺过了这个阶段,但实际做的事情已经和初衷大相径庭了,所以如果一开始就在某个方向上做大量的技术开发,妄图以技术推动业务的展开,在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成本后,发现用户的需求不及预期,那对公司将是致命的打击。

所以狐狸我当初创业的时候,虽然我是技术出身,最擅长的是Java开发,业界交易系统也基本都是用Java实现的,但我还是选择了PHP,原因是PHP有很多开源的系统可以使用,在此基础上只要做一些改造,就能快速上线,来验证用户的需求。

在这个阶段创始人要站在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思考业务问题,找出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自己可以做成这个事情,是哪些技术变革导致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以前无法做的事情,当下可以进行。比如移动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的普及,使外卖成为可能,使共享单车成为可能。

技术负责人要深入了解业务,具备用户思维,具备一定的战略能力,配合创始人不停试错,快速验证用户需求,不要太拘泥于技术细节问题。

早期不纠结于技术并不代表不重视技术,只是此阶段的目的不是研发复杂的功能,支撑庞大的流量,而是以验证用户需求为目标。

公司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跨过第一阶段,用户需求逐渐明确,企业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在中国这个残酷竞争的环境下,这个时候资本就开始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资本在快速催熟行业的同时,也把参与者都拖入了非生即死的淘汰赛,逼着大家扩大业务,占领市场,以便能形成垄断攫取利润,这个时候大部分公司的技术就退居末位,规模才是决定生死的关键。

在这种恶劣环境下,还能够保持冷静的公司,其领导者都具备透过迷雾看清行业本质的能力,他们平衡着业务推进和技术建设的节奏,一步步的建立自己的优势。就像打仗,前方部队攻城拔寨,后勤部队输送武器弹药,在相互支援中击败对手。

就如当年的美团,市场上可以和对手拼刺刀,技术上也没有停下来,除了能撑住日益增长的订单外,还悄无声息的做了商家系统,当对手的销售人员还在用纸质合同传来传去时,美团商家已经可以自助操作了,这极大的提升了商家管理的效率,为赢得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很大的优势。

而有些公司前进的过程中,由于进入快车道后还是过于忽略技术的建设,只顾着业务往前奔跑,导致突然某一天发觉技术成为瓶颈的时,已经积重难返。

比如早期的电商大战,很多平台的系统完全无法支撑大型促销,每促必挂,但即便如此,也不得不仓促迎战,因为在充满用户红利的年代,大促是最好的拉新手段。后来的互联网金融,更是没有技术可言,随便购买一套系统,就号称拥有强大的互联网大数据风控,等到被羊毛党内外勾结,撸的支撑不下去时,只有跑路一途。

技术债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偿还的,通常对技术问题最痛彻心扉的时候,就是业务量增长最迅猛的时候,这时候不要说重构以前的系统,就是对增量业务的支撑都捉襟见肘,这是既要高速行驶,又要快速换轮胎,难度非常大,如果没有巨大的投入,不经历一两年的痛苦期,是无法完成转换的。而前期对技术忽视的创始人,这个时候也不能指望他们能理性思考,在他们的想法里面,这就是三下五除二就能搞定的事情,其结果往往不是事与愿违就是治标不治本。

所以在公司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技术一定不能和业务脱节,如果业务有爆发性增长,技术要有一定量的提前准备,事先做到架构松耦合,一旦业务爆发,可以方便的水平扩展。

另外技术除了应对高并发的压力,还要解决运营效率问题,随着业务的推进,用户需求逐步稳定,需要使用技术替代人工。随着越来越多的运营细节被沉淀到系统中,公司的技术壁垒逐渐建立,这时的系统不再仅仅是作为工具,为使用它的人服务,而是逐渐转变为规则、流程、生态、大脑等控制中枢,少部分人为它设置规则, 大部分人员需要围绕着系统运转,被系统调动,为系统服务。

这方面做的好的比如今日头条,所有的规则通过算法触发,在与用户互动中完善,资源通过机器分配,边际成本极低,能够快速地向多个纬度推进。而如这种,全程靠人工审核稿件的平台,效率极低,一般稿件都要好几天才能通过,而是否能通过的标准都掌握在审稿员手中,审稿员一般都是学生或者普通上班白领,他们又都是义务劳动,环环相扣,导致其也只能做一个写作工具,而很难发展成一个重量级的内容平台,除非其加强技术建设来解决这些问题。

互联网创业的早期是流量战争,企业往往会不计成本的堆人贴钱扩大规模,但随着行业发展到今天,证明如果仅仅这样是行不通的,通常业务打下的江山,技术接得住才是根本,在后期消耗战中,如果没有更加高效的系统武器,前期链接起来的各方资源,最终都会土崩瓦解。

而一旦江山初定,那么盈利就迫在眉睫,这个时候就需要回归商业本质。

此时盈利的关键不是增加收入,因为前期为了跑的更快一直在扩大规模,规模越大亏损越大。在大部分的扩张都是通过相对低效手段获得的情况下,精细化运营才是当务之急,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运营效率才是关键。

而当美团合并了点评,确立了霸主地位时,系统建设也告一段落,前面炮火中趟出的业务都沉淀在了系统中,整个业务的运转大部分已经可以依靠系统来支撑。于是便开始大胆的裁撤市场人员,以降低运营成本,这当中即使两位干嘉伟和吕广渝先后出走,也没有对公司产生多大的实质影响。

这时美团点评的技术系统,既可以极大的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摆脱人海战术,也对后来的挑战者也形成了很高的壁垒,挑战者要想建立起这一整套体系,需要付出相当大的时间代价和资金代价。

有人说可能会说做一套美团点评的系统根本不是难事。

是的,如果你做的只是粗略的模仿,确实没有技术难度,也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

可有几个最关键的方面是只能在业务推进的过程中才能完成,一个是对高并发订单量的支撑,另一个是多种复杂业务的交叉运营,最后最难的是细节,运营细节在系统中的体现。

这些无论如何是无法快速模仿的,因为这些都不是被事先设计出来的,而是在打仗中一点点积攒起来的。这就是互联网系统,前台看起来很简单的几个功能,但在后台,是上万台服务器和几千名研发人员在持续不断的研发迭代支撑着的。

这么复杂的系统,没有人能够全部掌控细节,即使能够掌控也无法协调这么多人开发的出来,即使同样一波人从头开发,也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即使花个几年时间开发完成,市场环境也发生了改变。

所以技术和业务要协调起来,一起成长完善,才能无缝衔接。公司的前半程靠市场拉动,后半程技术接棒。

这就是为什么美团点评虽然对市场人员进行了大规模的裁撤,但对技术的投入不减反增,公司正把市场优势向技术优势转化,最终以技术因素作为公司增长的驱动力。

如果美团和饿了么在外卖领域决出胜负,那么外卖员这个巨大的运营成本,也会被增加更多技术因素来改进,就如快递行业中快递柜的出现。

最近几年,具备这种能力的,除了美团,还有小米、头条、滴滴等公司,其技术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也承担无比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在格局已定,脱离了低效竞争,公司要产出利润时,就需要降低成本,降低成本的关键就是用技术取代人工,提升运作效率。

随着快手的壮大,拼多多和趣头条的上市,互联网人口红利从一二线城市,收割到三四五线城市,新的增量空间已经不多,再想凭借人口红利创业的机会已经极少。

这时的互联网已经进入下半场,没有了人口红利,没有了纯粹线上的业务,也就没有了校园创业英雄,有的是向线下进军,向企业服务进军,用互联网的思维和技术改造或者赋能这些行业。

这时创业需要的不仅仅是创意,更加需要的是某个行业的深厚经验和资源,与互联网思维和技术的深度结合。

这时的需求往往是确定的,需要的是用新的技术解决老的问题,由于是成熟的业态,需要有成套的解决方案,这里没有了一针顶破天的瞬间爆发,只有持续积累后的喷薄而发。

比如盒马鲜生,比如无人超市,比如大搜车,比如汇通达等等,这些都是使用新的技术,满足原有的需求,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再重组行业资源,改变行业态势,提升行业效率。

如果把整个时间轴拉长到十年一个阶段来看,不管是BAT还是后来的京东、小米、滴滴、头条和美团点评等,前期在用户红利的推动下,竞争的是资本、是流量、使用户、是市场份额,而在后期都回归商业的本质,要的是利润,利润达成的前提是是否对整个行业提升效率,而对行业提升效率的根本是对新技术的运用,运用新技术对行业资源重新配置,使其更加高效的运转起来。

如果把整个时间轴再拉长到百年一个阶段来看,每个阶段的高速发展,涌现的一个一个大公司,都是革命性技术变革导致的,从蒸汽革命,电力革命,到互联网革命,到移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支付的发展,以及后面的智能硬件、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等,都蕴含着大的机会。

再上升到抽象层面,在这里新技术是生产力(所以国家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宏观上是有道理的),可以直接提升使用者的效率,由此获取用户,产生重组资源的能力,改变生产关系,形成新的业态,以此获取巨头的关注,得到更多的资源,也就拥有了更多的生产资料。

所以一个企业要想长期发展,宏观上要透过迷雾看清本质,微观上要立足当下,做好细节。

疑问3:产品、技术、运营、市场哪个更重要?

优质回答:互联网创业,产品、技术、运营、市场哪个更重要?其实同等重要。如果非要分一个所谓轻重的话,则需要在问题前面加一个前置条件,比如某某行业、什么阶段产品、技术、运营、市场哪个更重要?只有加了这些前置条件后,这个问题才有侧重点才能成立。

在讲哪个更重要之前,自清觉得大家要先了解这四者在互联网企业里的分工与职责。

职责与分工

产品:主要负责挖掘目标用户的需求,提出对应解决方案,并推动产品上线等一系列相关的产品管理活动。技术:主要职责就是协助产品、运营、市场等,把他们提出的需求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出来。市场:产品搭建出来后还只是个空壳,产品要运转起来必需要有用户,怎么把用户拉过来使用自家的产品,这是市场人员关心事。运营:有了产品,也有了用户,如何防止用户流失,如何提高用户存活率,如何让用户产生商业价值?这是运营人员要考虑的问题。

可以说一支完整的互联团队就是由产品、技术、市场、运营这四者搭建而成的(行政、财务等属于辅助部门)。

了解完产品、技术、市场与运营的职能后,自清再从行业属性与企业阶段两个维度来看看不同的公司,在不同的企业阶段,他们对产品、技术、运营和市场的侧重点是怎么样的。

行业属性维度

自清先从行业属性维度来展开,那些公司是重产品的呢?典型的就是社交类公司。

我们以号称产品经理摇篮的腾讯为例吧:

腾讯是非常重视产品的,所谓的重产品其实就是重视用户体验。因为社交产品是具备天然的排他性的,而对于社交产品来说用户密度、粘性(关系链)、启动频率是它的核心竞争壁垒。

社交不像电商,对于电商来说供应链比产品体验更重要;也不像搜索引擎,对于搜索引擎来说内容的精准性比产品易用性更重要,所以搜索重技术、算法。

社交产品既无技术壁垒,又没供应链壁垒,而且技术门槛又相对不高,在产品没有大到可以产生网际效应之前,社交产品要产生竞争壁垒只能死磕用户体验了。

而回归产品的本分,产品经理就是要从消费者的实际使用需求去寻求突破口,研发哪些功能,怎么把这些功能做到用户满意下次愿意继续使用,这也是产品导向型公司最关注的事情。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腾讯特别强调将用户无意识的需求转化为有意识的技术创新,专门设立用户研究部门以深入洞察用户的无意识使用需求,从而迅速形成自己的产品创新能力(竞争力)。

而第二点,那些公司更侧重技术呢?国内的代表是百度、今日头条这些资讯类公司。为什么资讯类公司更侧重技术、研发?这个就要回归到技术创新的本质上去了,技术创新的本质诉求是对成本降低与效率的提升。

像百度、今日头条这类公司,其实做的就是信息流的生意。它既不生产内容(对比门户),又不用提供商品(对比电商),甚至都不用搭建帐户体系与关系链(对比社交),它要做的只是把用户关注的信息、资讯通过技术抓取起来,再做精准分发就可以了。它是一个单点即可以启动的生意(详情看这篇文章)。

当然,用户是不会关心你是如何把信息抓取出来的,他只关心你提供的服务是不是又快、又好,能够很好地满足自身的需求。显然,直到如今搜索引擎在信息获取上都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

第三点,从行业属性维度来说,那些公司是重市场运营的呢?——电商类公司。(互联网行业其实弱化了传统意义上的市场部,很多公司市场的工作其实都运营在兼着做,所以在这里可以把市场、运营并在一起讲)

创投圈有个梗“黄金创业团队=腾讯的产品+百度的技术+阿里的运营”,电商公司对运营、对市场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阿里巴巴的地推铁军更是业内盛名。

为什么电商类公司要重市场重运营呢?

三、企业阶段维度

如果说行业属性是评估产品、技术、运营、市场哪个更重要的横轴线,那一家企业从萌芽到长大,从长大再到成熟它在不同的阶段对产品、技术、市场、运营的侧重性也是不同的。

从萌芽到长大

以知乎来举例,作为一内容型社区,知乎这个产品在萌芽期是侧重运营的,为什么?

因为99%的内容型社区都是因为社区水化、劣币驱逐良币使得优质用户不断流失而死掉的。知乎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让社区一直有趣、有益、有价值、可持续?答案是:引导社区氛围、构建产品价值观。

知乎冷启动时,是通常制来控制内容质量的;与此同时官方人员不断地以身作则地答题,从实际行动引导大家认真、冷静、客观地发言,建立起早期的知乎体的社区氛围。

当然,上面讲知乎这个例子仅代表社区产品这个品类,像很多工具型产品如“搜狗输入法”他早期是侧重产品的。

多说一点:创业初期,自清认为侧重运营是可以快速补产品不足的,要知道对于一家创业公司而言,留给你的时间是不多的,产品初期强调运营会使得初期的数据更加好看,给到投资者信心;而如果你说你一直在加强产品的体验,但这个东西却无法量化评估。

从成长到成熟

还是以知乎为例。

2013年5月24日,知乎就发布了的知乎日报;而到了2015年11月8日,知乎才选择和搜狗合作优化站内搜索技术,提升产品体验;是之前知乎团队一直没看到自己站内的搜索体验烂,用户天天吐槽吗?不是的,这是一个优先级的问题。

因为当时市面上与知乎同类型的竞品寥寥无几,在产品长大期如果没有对标竞品,体验好坏便没有对应参照物,在产品还算过得去而团队精力又有所限制的情况下,这时候争取市场占有率比优化产品易用性更重要。而这个时候,知乎是侧重市场的。不是有一句话吗“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只有增长是最重要的”。

总结一下。创业圈流行过一句话“成功难以复制,失败或可避免”,其实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从来没有千遍一律的成功路径,也没有说指定的产品、技术、市场、运营那个更重要。只能说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属性、不同的长大阶段,每个公司对产品、技术、市场、运营的侧重性都是不同的。

————END————

【1】市场、销售与公关的区别在那里?-知乎专栏【2】互联网公司里:产品、技术、运营、市场哪个更重要?-知乎专栏【3】逻辑:从一个小idea到一个大生意-知乎专栏【4】一部VC沉浮录:「独角兽」项目的判断逻辑-知乎专栏【5】十亿豪赌:共享充电宝要翻越三座大山。-知乎专栏

疑问4:互联网创业,商业和技术哪个更重要

优质回答:1.未来企业的竞争,将是商业模式的竞争;商业模式的竞争是企业最高形态的竞争。”什么是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就是一个企业通过什么方式或什么途径来赚钱。目前对商业模式比较统一的定义是:为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把能使企业运行的内外各要素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并通过最优实现形式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客户价值,同时使系统达到持续赢利目标的整体解决方案。

2.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制约其发展的不仅仅是人才、技术、管理、资金等要素,更重要的是商业模式的选择。在所有的创新中,商业模式的创新属于企业最本源的创新;离开良好的商业模式,其它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都将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可能和盈利的基础。商业模式本身也需要不断创新,否则,再好的商业模式,如果长期保持不变,必然会失去优势。

想要成长,必定会经过生活的残酷洗礼,我们能做的只是杯打倒后重新站起来前进。上面关于创业和技术哪个好学的信息了解不少了,点虫知识希望你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