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点虫知识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以下关于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疑问一: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主要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主要内容

优质回答:1、结语

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在公元1949年渡江战役将要胜利时写的一篇新闻,原载于1949年4月24日《人民日报》 。

扩展资料

作品原文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这篇消息主题重大,思想深刻,意义深远。通过渡江战斗的报道,反映了当时敌我力量的对比上,人民解放军已占有压倒敌人的优势。国民党之抵抗已是“甚为微弱”、“毫无斗志”。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打破了敌人划江而治的计划,对解放全中国有重大意义。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表现了解放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语言准确精简,感情色彩鲜明,是新闻作品中的瑰宝,今天读来仍然令人回肠荡气。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疑问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有几要素

优质回答: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六要素是

1、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2、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3、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前线。

4、事件发生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5、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6、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扩展资料:

新闻的六要素是5个“W”和1个“H”,即Who ,What ,When ,Where ,Why和How;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如果把这六要素串起来,概括成一句话,就是一句通俗易懂的句子:某人某时在某地由于某种原因做了某事出现了某种结果。

一篇新闻报道,无论是消息,还是通讯、特写,一般都包含这些因素。

新闻写作,实际上就是客观地记叙事实、评述实事。 写新闻只有交代清楚人物、时间、地点、原因、过程等,才能使读者、听众和观众觉得新闻实实在在,可感可信。 事实要典型。要选择那些最能体现主题思想的事实,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事实。这就要求我们在大量具体的事实中选取典型材料、典型事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新闻六要素

疑问三: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写作背景

优质回答:写作背景

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1949年4月21日,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2日夜,毛泽东同志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扩展资料

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课本的第一课。一般地常规教法是按照新闻稿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即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觉得此文一读就懂没啥教头,一般大众读者也是这般感觉,本文实在太浅了。

这种理解只是停留在陈述新闻事实的表层,并没有深入作品,这篇新闻稿实则感情鲜明,用词准确,气势磅礴得很呢。鲜明的感情,准确的用词,气势的磅礴,都被毛泽东主席他老人家巧妙地隐藏在字里行间了。要揭开他们的神秘面纱,就必须从文章的分析入手。

首先,在这场大决战开始之前,肯定存在双方的战前调查分析,针对敌我部队的数量,部署,指挥员,武器配置,地形勘察……等各个方面尽可能的做到“全面而详细地了解”,即双方都在尽最大可能地了解对方地底牌,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可是你强对方也不弱,更何况是一战定乾坤的大决战呢,谁都想一战功成,可谁也没有百分百必胜的把握……一个看似轻微的判断失误就可能导致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甚至战局的逆转,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

因此,双方最高指挥员的心里,一定是冷静理性中饱含紧张不安,当战斗打响更会加剧这种心情,因为战场更是瞬息万变的,好多事是没办法把握的和操纵的,此时指挥官的心里俩字最重要:败和胜。

决战胜之则欣喜万分,反之则大厦顿倾。因此,可猜想当第一份捷报传来的时候,他们的心里应该是何等的欢喜。当年的毛泽东主席便是这个样子呀。所以,这篇新闻里面隐藏着一代伟人的欢喜心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疑问四: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背景资料有哪些?

优质回答:背景

1、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2、1949年4月21日,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在公元1949年渡江战役将要胜利时  写的一篇新闻,原载于1949年4月22日《人民日报》。

面对我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的重大事件,作者举重若轻,挥动如椽之笔,仅用193字就写出了它的基本情况,及时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挥师南下、势如破竹的事实。消息文字简洁,语言凝练,平实中显示出宏大的气势。

消息以叙述展开,其中穿插白描:“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寥寥十二字,就勾勒出了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的壮阔场面,让人如临其境,如见其形。

扩展资料: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在公元1949年渡江战役将要胜利时写的一篇新闻,原载于1949年4月22日《人民日报》。

面对我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的重大事件,作者举重若轻,挥动如椽之笔,仅用193字就写出了它的基本情况,及时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挥师南下、势如破竹的事实。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

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疑问五: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作者是谁

优质回答:《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毛泽东在渡江战役的胜利将要写的一篇新闻,原载于1949年4月24日《人民日报》。

在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而这篇新闻高屋建瓴,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精简,感情色彩鲜明,是新闻作品中的瑰宝,今天读来仍然令人回肠荡气。

该文章讲述了在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中 ,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文章高屋建瓴,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精简,感情色彩鲜明。

扩展资料

原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

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

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

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

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

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

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疑问六:毛主席为何写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新闻

优质回答:通过描写解放军攻势迅猛、锐不可当的态势,表达出作者心底的自豪之情和胜利后的喜悦之情。

文章析了中西两路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我军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被自己玩弄的和谈阴谋瓦解了斗志。

这篇新闻气势磅礴。毛泽东作为全军统帅,汇总各路战况,全面报道渡江战役第一阶段的情况,反映了这一伟大战役的磅礴气势,表现出恢宏的气度。

扩展资料:

1947年7月到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转入战略进攻。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的打击。

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以便卷土重来,国民党方面由李宗仁出任“代总统”支撑残局,蒋介石以国民党总裁的身份退到幕后指挥,扩充军力,加强防御,并大搞和平谈判的阴谋。

在这历史的紧要关头,毛泽东主席在1948年12月31日为新华社写了一篇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文章指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已经是确实无疑了,国民党反动派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的胜利,已不能用单纯的军事斗争的方法加以阻止,就大搞“和平”阴谋。

我们不能让敌人有喘息的机会,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中共中央决定成立由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组成的渡江战役总前委,指挥第二、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饮马长江,随时准备在和谈破裂时发动渡江战役。

1949年4月15日,国共双方在北平(今北京)开始和平谈判,我方提出8条21款和平条件,限南京国民党政府20日前表态。

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谈判破裂。4月21日,毛泽东主席与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人民,保卫中国人民领土主权的独立完整”。

21日凌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派惨淡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

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政权的覆灭。此后,人民解放军乘胜追击,连克名城:5月3日,解放杭州;5月17日,解放武汉;

5月22日,解放南昌;5月27日,解放上海。6月2日,人民解放军一部攻克崇明岛,渡江战役结束。

渡江战役历时42天,共歼灭国民党军11个军部、46个师共43万余人,解放了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和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以及江苏、安徽两省全境和浙江省大部及江西、湖北、福建等省各一部分,为此后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重要条件。

了解了上面的内容,相信你已经知道在面对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时,你应该怎么做了。如果你还需要更深入的认识,可以看看点虫知识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