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点虫知识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强词夺理,以下关于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疑问1:强词夺理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强词夺理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答:编号 227 成语 强词夺理 注音 ㄑㄧㄤˇㄘˊㄉㄨㄛˊㄌㄧˇ 汉语拼音 qiǎng cí duó lǐ 释义 「强词夺理」之「夺」,典源作「昧」。

形容没有道理却强为狡辩,硬说成有理。

语本唐.神清《北山录.卷三.合霸王》。

典源 唐.神清《北山录.卷三.合霸王》三国初,吴人未甚信。

天竺沙门康僧会始造于吴,缔搆行道,孙权以为诬。

……孙皓狂虐不道,国将病矣!初废毁淫祠,延及寺宇,群臣议曰︰「佛之威力不并余神,僧会感灵。

太皇创寺,今若轻废,恐贻后悔。

皓意未谓之然,使张昱至寺诘会,会才辩奇拔,昱不能加,乃复于皓。

皓1>大集公卿洎2>庶寮3>,征会以车马,既至,皓强词昧理,取会不及已。

而会酬抗尽典谟之体,推引叶忠良之议。

皓然知其不可屈,乃革容而敬焉。

〔注解〕(1)皓:孙皓(西元242∼284),三国吴皇帝,字元宗,一名彭祖,字皓宗。

孙皓个性专横残暴,奢侈荒淫,大失民心。

天纪四年,晋武帝六路出兵攻吴,皓出降,在位十六年,后封为归命侯。

(2)洎:音ㄐ|ˋ。

到、及。

(3)庶寮:众官。

寮,同「僚」。

典故说明 「强词夺理」原作「强词昧理」。

佛教约于东汉明帝时正式传入中国,但一直仅流传于北方,并未传入江南。

直到东汉末年,部分佛教徒为了躲避中原的战乱,迁居吴地,佛教才随之进入江南。

据唐.神清《北山录.卷三.合霸王》载,东吴孙权赤乌年间,天竺僧人康僧会为在江南弘法,来到建业,奉劝孙权信佛并建寺塔,显佛骨舍利神迹,于是孙权命人建塔十三座,自此笃信佛教。

后来孙皓继位,他暴虐无道,施行苛政,并要拆毁庙宇,亵渎神佛。

众臣力劝不可,他们认为佛之能力跟其余众神不同,且佛塔是先王所建,若轻易拆毁,恐怕会遭到天谴,到时就后悔莫及了。

孙皓因此犹豫不决,决定派张昱先去会见僧会,试探他的实力。

张昱年轻好辩,又不信鬼神之事,向僧会提出了不少诘难。

僧会虽已年老,但面对张昱的诘问仍回答得头头是道,使张昱无懈可击,反被折服,只得回去向孙皓覆命。

孙皓知道了僧会的辩才无碍之后,更想见他一面,于是召集了公卿百官,又派人去接僧会入宫。

僧会来到宫中之后,孙皓也提出许多问题想要辩倒僧会,他问僧会说:「佛教所宣扬的是什么道理呢?」僧会回答:「是视众生平等。

君王能够爱民,使人民安居乐业;人民能懂孝悌仁义,互相友爱。」

孙皓听了之后又说:「这不都是孔孟的道理吗?」僧会回答:「佛法与孔孟之道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孔孟主要传扬人伦,这点与佛法是一样的,但是佛法更加广泛,提及因缘生灭、诸行无常,这则是孔孟之道所没有的。」

孙皓虽然强自狡辩,但仍无法辩倒僧会,也就不敢随便毁坏庙宇佛像了。

后来「强词夺理」这句成语,就从这里的原文「强词昧理」演变而出,用来形容没有道理却强行狡辩,硬说成有理。

 书证 01.《三国演义》第四三回:「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

02.《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此时姑娘越听张金凤的话有理,并且还不是强词夺理,早把一番怒气,撇在九霄云外,心里只有暗暗的佩服。」

03.《镜花缘》第六一回:「无如那些喜茶好酒之人,一闻此言,无不强词夺理,百般批评,并且哑然失笑。」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比喻人没有道理却强自狡辩。

【使用类别】用在「无理狡辩」的表述上。

【例句】<01>诚实为上策,我不愿强词夺理,掩过饰非。

<02>你这番话摆明著是在强词夺理,我懒得跟你辩了。

<03>证据如此确凿,还能容他强词夺理,混淆黑白吗?<04>他个性好强,明明理亏,也要强词夺理辩解一番。

<05>他这么说是强词夺理,站不住脚的,没有人会信服。

<06>他是老爱强词夺理的人,有谁愿意跟他讨论问题呢?<07>事实胜于雄辩,你再强词夺理,也改变不了大家信念。

<08>你先动手打了人,却还强词夺理要人道歉,真没天良!<09>此事法官自有公断,不容他在法庭强词夺理,狡辩耍赖!<10>他的话开头还有些道理,但到后面就完全是强词夺理了。

近义词:

反义词: 入情入理,理直气壮,义正词严 辨识 请参考『辨识227』 参考语词 强词昧理,强词夺正

疑问2:强词夺理的意思

答:强词夺理的意思:本来没有理,硬说成有理。

读音:qiǎng cí duó lǐ

词性: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引证:老舍《四世同堂》,“三人之中,瑞金有时候很幼稚,富善先生有时太强词夺理,只有钱先生的态度与言语使人永远感到舒服。”

近义:满嘴胡缠蛮不讲理蛮横无理油腔滑调不近情理。

反义:理直气壮不言而喻义正辞严据理力争言之成理入情入理义正词严。

例句

1、此事法官自有公断,不容他在法庭强词夺理,狡辩耍赖。

2、语言美就是和气、谦虚,不说脏话、粗话,不强词夺理,不恶语伤人。

3、国王强词夺理地回敬了他几句,随后转过身来拿我出气。

4、这事众目昭彰,你不必强词夺理了。

5、做错了事,还强词夺理,怎么不认错呢。

6、你对别人的指点和劝告,不能强词夺理。

7、明明是自己做错了,却还要强词夺理,硬说自己是对的。

8、他的话简直就是强词夺理,你不要信他。

9、事实胜于雄辩,你再强词夺理,也改变不了大家信念。

10、你这番话摆明著是在强词夺理,我懒得跟你辩了。

疑问3:强词夺理的意思解释 强词夺理造句 近义词反义词

答:强词夺理的意思:

[qiǎngcíduólǐ]

本来没有理,硬说成有理。

强词夺理百科解释:

强词夺理,注音qiǎngcíduólǐ;解释:指无理强辩,没理硬说成有理。

强词夺理的详细解释:

强词夺理 [qiǎng cí duó lǐ]

强词:强辩;夺:争。指无理强辩,明明没理硬说有理。

他的话简直就是~,你不要信他。

强词夺理的近义词:

蛮不讲理,油腔滑调,不近人情,蛮横无理

强词夺理的反义词:

义正辞严,言之成理,理直气壮,张口结舌,义正词严,通情达理,理屈词穷,入情入理,据理力争,不言而喻

强词夺理的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座上一人忽曰:‘孙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

强词夺理造句:

1、你在这件事上明明已经错了,还强词夺理。

2、做错了事,还强词夺理,怎么不认错呢?

3、他这么说是强词夺理,站不住脚的,没有人会信服。

4、他们仗着人多势众,强词夺理,以势压人。

5、真正的理论家是不会强词夺理的。

6、你明明错了,为什么还强词夺理呢?

7、他是老爱强词夺理的人,有谁愿意跟他讨论问题呢?

8、他的话简直就是强词夺理,你不要信他。

9、国王强词夺理地回敬了他几句,随后转过身来拿我出气。

10、此事法官自有公断,不容他在法庭强词夺理,狡辩耍赖!

11、明明是自己做错了,却还要强词夺理,硬说自己是对的。

12、他先动手打人,还强词夺理,真是岂有此理。

13、这事众目昭彰,你不必再强词夺理了。

14、事实胜于雄辩,你再强词夺理,也改变不了大家信念。

15、这事众目昭彰,你不必强词夺理了。

16、你这番话摆明着是在强词夺理,我懒得跟你辩了。

17、你对别人的指点和劝告,不能强词夺理。

18、他的话开头还有些道理,但到后面就完全是强词夺理了。

19、他个性好强,明明理亏,也要强词夺理辩解一番。

20、诚实为上策,我不愿强词夺理,掩过饰非。

疑问4:强词夺理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及详细词语解释

答:注音一式 ㄑㄧㄤˇ ㄘˊ ㄉㄨㄛˊ ㄌㄧˇ 汉语拼音 qiǎng cí duó lǐ 同义词 强词夺正 强词昧理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座上一人忽日:『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 《金线池.第三折》:「闪的我孤孤另另,说的话涎涎邓邓。俺也曾轻轻唤著,躬躬,前来喏喏连声。但酒醒硬打挣,强词夺正,则除是醉时节酒淘真性。 释义 强词:强辩;夺:争。指无理强辩,明明没理硬说有理。 比喻人没有道理却强自狡辩。 强词夺正:指无理强辩,明明没理硬说有理。同「强词夺理」。 例句 他的话简直就是强词夺理,你不要信他。 他是老爱强词夺理的人,有谁愿意跟他讨论问题呢? 相似词 满嘴胡缠,蛮不讲理,蛮横无理 相反词 理直气壮,不言而喻,入情入理,义正词严,言之成理

从上文,大家可以得知关于强词夺理的一些信息,相信看完本文的你,已经知道怎么做了,点虫知识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