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点虫知识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以下关于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问题1:台湾第一任巡府是谁?

台湾第一任巡府是谁?

最佳答案:刘铭传1885年台湾建省,成为中国第二十个行省,五十岁的刘铭传因为中法战役保台有功,被派为第一任台湾巡抚。在台湾的六年中,这位「体瞿而建、精神疆固、面黄黑」的首任巡抚,大刀润斧扩展各项现代化建设,他希望「以一隅之设施,为全国之范」。他的改革包括军事、制度、教育、交通各个层面。1891年他离开台湾时,已经焕然一新。刘铭传在台从事下列各项现代化建设。

一、兴建铁路(注)

1887年刘铭传上奏「拟兴修台湾铁路摺」:「一、便於海防,因台湾为海上重镇,乃东南各省安危之所系,欲保东南安全,首要确保台湾、欲从事建设,更需先筑铁路。二、便於建省,建筑铁路与兴建省城,必须密切配合。铁路开通,则商业可致繁盛。三、便於工事、台湾自北而南八百余华里,步行需十三、十四日,而且溪流广漠,港湾分歧,每逢大水即阻遇不通。要建设台湾,必须发展省内陆上交通以增加运输效率,然铁路桥梁之架设,即是一劳永逸之大计。」此议得到醇亲至奕环、李鸿章的支持,在1887年动工,建设中国第一条官办且运客的铁路。

这条铁路以大稻埕为中心,计划从基隆建到台南。和中国内地一样,工程一开工就遭到民间反对,刘铭传说服当地绅商,只要南北纵贯铁路修好,一定可以刺激商业,带动建设,地方绅商才答应出钱合资兴建。

第一段从大稻埕到松山的铁路在两年后完工通车,第一个行驶火车头叫「腾云一号」,德国制造,原来时行驶於上海--吴淞之间。通车这一天,围观民众惊恐万分,称呼火车头是「黑色妖马」。这架台湾第一个火车头还陈列在台北新公园里。台北到基隆之间的铁路也顺利在1891年完工通车,两年后延伸到新竹。这条铁路的火车站,当初设在今天长安西路靠西宁北路附近。从火车站向基隆方向,沿途经过松山,八堵到基隆,铁路在穿过狮球岭时,必须开一条隧道,刘铭传在隧道出口亲题「矌宇天开」四个大字。

南北纵贯铁路只完成到基隆到新竹路段。接任巡抚的邵友濂见识有限,以开铁路耗费太多、效果不大、停止施工,甚至拆掉原来造好的铁路。

这条铁路当时最大的用途,除国防上方便军队及饷粮运输外,新竹地区生产的茶叶可以经由铁路,从基隆直接运往国外,不必透过厦门转运。

二、架设电报

全中国最早架设电报的地区就在台台湾。1887年,兼管台湾福建巡抚丁日昌已经开了台南府城到安平和旗后(高雄)两条线电报,电报每单位收两角洋钱,当时两角钱可以买一斗米。

刘铭传接任后,先是基隆、淡水到台北之间的电报开工完成,工程浩大的台北经淡水到福州电报线也在短短两个月内通讯完工。

刘铭传担任台湾巡抚的前两年内,电报线从南到北普遍遍设立,当时主要城市如嘉义、台南、彰化、新竹、台北、基隆都已设有电报局,电报总局则设在台北。

1991年九月九日,台湾的国内电报业务终於敌不过电传与传真机的威胁,在历经一百一十四年的岁月后,功成身退。

三、设立邮政局

刘铭传参考中国海关邮政的例子,在台北设立台湾邮政总局,在全省各地广设邮局,定下局寄路线,订定递送信件时间。

四、设立电灯

1885年刘铭传刚接任台湾巡抚,便积极建筑环绕台北全周围的城垣。除重新规画街道外,并从国外引进第一架蒸器碾路机,将街道碾平后,铺上石块或石板。更在笔直的石板街道上架设起电线杆,装上电灯,原本台湾人民都用花生油点油灯,明暗不定。现在突然出现这麼亮的照明,使许多台北居民大为惊奇。

五、教育改革

除应付电报需要设立的电报学堂之外,主要集中在新设立的西式学堂。在台北的西学堂,除中国经史文字,另外加上英、法、德文、史地、测算、数学。按照刘铭传的计画,希望由台湾本地自己培育出一批批人才,日后台湾建设中需要的机器制造或开铁路、煤矿,都能够自己做。为了表示重视,刘铭传把自己的孩子也送到西学堂求学。

六、财政改革

1.将获利高的硫磺与樟脑两项生产事业,划为国营事业并实施公卖制度。

2.丈田清赋

那时台湾的田园土地制度相当混乱,田地课税的项目父复杂繁多,各区之间,田地税负不均。另外没有课徵田赋的「隐田」非常多,四块田地就有三块是不必缴税的隐田,造成国家税收漏失。1886年四月,以极高的效率在台北及台南设立清赋总局,亲自督军量田清赋。清丈开始时,刘铭传苦心孤诣地对人民公布说明清丈的过程及方法,并呼吁台湾人民基於「爱国心给予最高的合作」。

整个丈田清赋的工作花费三年半完成,结果极为可观。台湾田地面积从赋前七万余甲,增加了四倍,共约三十万甲。清赋不但使过去相当於地下经济的隐田数目大幅减少,怯除一百多年来大租户与小租户之间包揽欺瞒的积弊,也使当时台湾官府的税收增加大约三倍。

1891年,刘铭传在北京中央的压力下辞去巡抚职位。从他上任起,就不断有许多保守人士及既得利益者批评他花钱无度,说他的政策引起民怨。他强力推行的丈田清赋改革,遭到许多民众的不满,「爱国心」的诉求不但无法引起民众共呜,甚至导致民变。接任的邵友濂是个保守求和的官员,他把刘铭传大部份的建设事业都废除,台湾现代化的努力因此昙花一现。

甲午战败,议和时刘铭传正在病中,李鸿章曾写信安慰他:「割台实有不得已的苦衷,但足下锐意经营的台湾岛,乃日人最喜欢,必继承而不废,仁兄多年淬厉的治绩,也将永保不灭,幸安心勿虑!」

刘铭传在日军占领全台后的第二个月,死於老家合肥。

问题2:刘铭传的介绍

最佳答案:刘铭传(1836年9月7日—1896年1月12日),字省三,自号大潜山人,因排行第六、脸上有麻点,人称刘六麻子,安徽合肥(今肥西大潜山麓)人。清朝名臣,系台湾省首任巡抚,洋务派骨干之一。1864年,授直隶提督。无锡之战中,率中路淮军俘太平军黄子隆以下两万余人。先后于黄陂、潍县、寿光等地败东捻军。后向李鸿章献计,将西捻军引到黄河、运河、徒骇河之间的狭长地带,铭军在西捻军被围后与之决战,致西捻军全军覆没。以收平西捻军的全功而晋爵一等男。1884年,以弱胜强、以少胜多,于淡水等地率军击败法国舰队的进犯。1885年,任台湾巡抚。在台任职期间,进行了编练新军,修建铁路等一系列洋务改革;开煤矿,创办电讯,改革邮政,发展航运事业,促进台湾贸易,发展教育事业,促进了台湾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台湾防务亦日益巩固。为台湾的现代化奠定了深远的基础。后加兵部尚书衔,帮办海军军务,1891年辞职。其治台策略与理念,后来由日治时期台湾总督府承续,是推动台湾现代化建设的先驱者,有台湾洋务运动之父和台湾近代化之父之誉。1896年1月12日在安徽六安刘新圩病逝。赠太子太保,谥壮肃。身前著述有《刘壮肃公奏议》及《大潜山房诗稿》刊行问世。2011年4月12日,刘铭传遗骨葬到其故里。

问题3:晚清名将刘铭传为台湾的现代化做了哪些贡献?

最佳答案:刘铭传(1836-1896)字省三,汉族,安徽合肥人。淮军将领,洋务派骨干,台湾第一任巡抚,不但打退了法国舰队的进犯,而且练洋操,议铁路、建台省,为台湾的现代化作出了突出贡献。作为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的一生和台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公元1884年,刘铭传临危受命,从家乡合肥出发赴台,抗击入侵台湾的法军,开启了台湾工业化、现代化之门。《台湾通史》评价刘铭传 “倡淮旅,练洋操,议铁路,建台省”,“溯其功业,足与台湾不朽”,“实创中国未有之奇”。

道光十六年丙申生于安徽合肥西乡大潜山下之蟠龙墩,祖上世代以农为业,在兄弟中最小,排行老六。刘铭传幼年曾染天花,脸上留有“陷斑”,同乡人叫他“六麻子”或“幺麻子”。他的父母是老实巴交的庄稼人,父亲刘惠人称“刘老好”。有一次,有个偷伐刘家树木的贼被捉住,刘惠为了息事宁人,一边设宴款待捉贼者,一边偷偷放走了伐木贼。刘铭传的性格里却似乎没有多少父母的基因。据说他二目如电,说话嗓门很大,同年龄的伙伴都怕他。后来上了私塾,他也没有像父母期望的那样好好读书,而是喜欢自己身为一方“主帅”,带领一群小伙伴玩开仗的游戏。他不屑以农耕为业,更不想通过科举荣身,对“四书”、“五经”没有兴趣,而喜欢研读兵书、战阵、五行杂书,传说他曾经登大潜山仰天叹曰:“大丈夫当生有爵,死有谥,安能龌龊科举间?”

刘铭传11岁那年,父亲去世,不久两个哥哥也相继去世。这样,老母亲更难以约束刘铭传,他偷偷参加了贩卖私盐的团伙,后来索性干起打家劫舍的勾当。有一次,当地一个地霸大声呵斥刘家人供给不及时,然后扬长而去。刘铭传听说后非常生气,对他的几位兄长说:“大丈夫当自立,安能耐此辱哉?”说罢就徒手追赶地霸,追上后拦在马前,要求与他决战。地霸听后狂笑道:“你这小孩子敢跟我过不去?我给你一把刀,你有本事把我杀死,你就是好汉!”刘铭传听后大喜,从地霸手里接过刀,猝不及防地将他杀死,然后骑上地霸的马,按住马头,大声叫道:“这个地霸侮辱乡亲,我杀了他,愿意听从我的,我们一起保卫乡里。”围观的几百名穷苦青年当即表示愿意听他的号令。而刘母周氏据说“吓破了胆”,惊吓而亡。后来刘铭传显贵时,每逢母亲生日和忌日都“涕泣悲怨不已”。

1896年1月12日,60岁的刘铭传去世,然而,他的遗骨却因种种原因屡次搬迁、漂泊百年。就在昨天(12日),刘铭传终于魂归故里,遗骨终得安葬于故乡合肥的大潜山。刘氏后人感慨地说,这次安葬遗骨,刘铭传总算是落叶归根了。

从合肥到肥西大潜山,不到百公里的路途,刘铭传走了115年。在历经六次搬迁后,台湾首任巡抚的遗骨终于落叶归根――安葬在故乡肥西县大潜山刘铭传墓园。

问题4:清政府任命的第一任台湾巡抚是﹖

最佳答案:刘铭传。

刘铭传(1836年9月7日—1896年1月12日),字省三,自号大潜山人,因排行第六、脸上有麻点,人称刘六麻子,安徽合肥(今肥西大潜山麓)人。

1885 年(光绪十一年),清廷任命刘铭传为首任台湾省巡抚。刘铭传在台湾任职期间,修建铁路,开煤矿,创办电讯,改革邮政,发展航运事业,促进台湾贸易,发展教育事业,促进了台湾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台湾防务也日益巩固。清廷加刘铭传兵部尚书衔,帮办海军军务。

1890 年(光绪十六年),刘铭传因通商口岸税务问题上与外商交涉及基隆煤矿招商承办等事,遭到顽固派官僚的激烈反对和清廷的严厉申斥,忧病交加,被迫向清廷提出辞呈。次年清廷准其辞职。

刘铭传怀着忧郁之心乘船离开他苦心经营7年之久的宝岛。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清军溃败,清廷令刘铭传出山,刘因病重辞命。

不久,《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刘铭传得知自己一生中花精力最大创置的台湾省被割让给日本,忧思郁结,口吐鲜血,于光绪二十二年一月十二日在六安刘新圩病逝。赠太子太保,谥壮肃。

扩展资料:

作为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不仅对“务耕务读”的家训身体力行,还将读书育人的精神延伸到台湾的近代化教育建设之中。

任台湾巡抚期间,刘铭传兼任“提督学政”,他从培养近代实用人才的目的出发,改革科举制度,促进台湾近代人才的转型。

随着台湾近代化各项事业的全面展开,培养近代化所需的各类技术人才成为当务之急。1887年,刘铭传在台北设立了一座西学堂,以教授西方语言和科技知识为主要内容,其教学方法也是西洋式的。

1890年又扩大西学堂规模。在当时,西学堂可以称得上是台湾的高等教育机构,为台湾的近代化建设培养了众多人才。

在如何对待台湾少数民族的问题上,刘铭传力主以招抚教育的积极措施取代清廷盲目“弃”“剿”的消极做法,开设番学堂,致力于培养少数民族人才。

到1889年,“全台生番一律归化”,刘铭传通过教育的手段消弭民族间的隔阂与仇杀,有效促进了台湾的民族融合,使台湾迈出了近代化的关键一步。

刘铭传为台湾做出了诸多贡献,临离开台湾时,他把自己的养廉银、朝廷因其战功颁赐的赏银和在台湾多年的积蓄,都捐给西学堂和番学堂,希望台湾的青少年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为台湾的长远发展培植人才。

台湾当前有铭传小学和铭传中学,还有为纪念刘铭传而命名的高校台湾铭传大学,为台湾地区培养出大批人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铭传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刘铭传:务耕务读,重教兴台(家风家训)

无论你的行为是对是错,你都需要一个准则,一个你的行为应该遵循的准则,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善你的行为举止。了解完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点虫知识相信你明白很多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