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点虫知识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四平之战,以下关于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提问一:求文档: 历史陈怀远简历

最佳答案:1903年4月7日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市洪源乡一个农民家庭。7岁入私塾,10岁进新式学堂,13岁娶妻谢芳如。 1920年考入长沙兑泽中学,毕业后回乡担任小学教员。 1924年春,陈明仁投笔从戎,考入军政部讲武学校不久,讲武学校与黄埔军校合并,陈明仁任军校教导二团第五营见习排长,因占战功逐渐升至少将旅长。 1931年,陈明仁率部在河北巨鹿与石友三部主力作战,大败石友三部,被升为第80师副师长兼第238旅旅长。 1933年9月,升任第80师中将师长。 1935年,到陆军大学第13期学习。 陈明仁(右一)

抗战开始后,陈明仁调任预备第二师师长。随后移驻湖南,先担任长沙地区的警备、后兼任芷江警备司令,湘潭、株洲警备司令,衡阳、衡山、耒阳警备司令。 1939年秋,移驻湖北松滋、枝江。次年春,开赴广西参加桂南会战。 1941年冬,陈明仁改任第71军副军长。 1943年冬,日军渡过怒江,开始进攻滇西。陈明仁以副军长名义指挥71军,主攻龙陵,经过大小几十次激烈战斗,龙陵守敌2000敌人大部被歼。战后,陈明仁接任第71军军长。 1945年1月,率部主攻回龙山,歼守敌八百多人。随后,协助友军攻克了中缅边界重镇畹町。 日军投降后,陈明仁部被调往无锡,担任南京、上海的卫戍任务。 1946年1月,第71军奉命开往东北进攻解放军,多次被解放军击败。6月,该部退守四平,抵抗解放军的围攻,30日,解放军主动撤围;陈明仁以少数兵力坚守四平,巷战19昼夜,被蒋介石擢升为第7兵团司令官。 1948年10月,陈明仁就任华中“剿总”副总司令兼武汉警备司令,旋又兼任第29军军长。不久,新恢复的71军与29军合编为第一兵团,陈明仁为司令官。 1949年2月,陈明仁率部回湖南,兼任长沙警备司令。 6月,人民解放军进军湖南,解放了平江、醴陵等十余县,包围长沙。 7月21日,陈明仁代理湖南省主席、湖南省绥靖总司令兼省保安司令。 8月4日,程潜、陈明仁领衔通电起义,将第一兵团改中国国民党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陈明仁任兵团司令官,并兼湖南省政府临时主席。9月应邀赴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协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11月1日,陈明仁所部7万余人整编为两个军6个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兵团。 1950年2月初,陈明仁率兵团司令部从浏阳移驻醴陵,12月中旬,奉中南军区命令,率部进驻桂南,担负小瑶山及周围的四十八弄、同正、隆安、百色等地的剿匪任务,经过5个月的战争,共歼灭土匪3万多人。 1952年1月,21兵团司令部改组为水利工程部队司令部,10月,陈明仁改任第55军军长。不久,他率部开赴广东湛江,担负守卫祖国南大门的光荣任务。 1955年,陈明仁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解放勋章。曾先后担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当选为第一届、三届全国人民代且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四届常务委员会委员,首届、二届湖南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会常务委员,第一届、二届、三届湖南省人大代表。 1974年5月21日,陈明仁因患癌症与世长辞,终年71岁。

回答者: juanzi_5 - 二级 2010-10-4 14:11

提问二:四平保卫战国民党到底谁是主帅?

最佳答案:郑洞国、杜聿明。

1946年1月,国民党政府向东北大量增兵,至3月下旬,其正规军已进入东北6个军,加上地方保安部队,总兵力共31万余人,1企图在苏联军队全部撤离后独占东北。

4月初,国民党东北行营主任熊式辉、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置3月27日国共双方关于东北停战的协议于不顾,从沈阳地区分南北两个方向同时向东北民主联军发起进攻,企图首先夺占本溪、鞍山、四平街(今四平市)等战略要点,继而进占长春、哈尔滨,以达占领全东北之目的。

扩展资料:

战争历程

1946年4月17日,国民党军新编第1军和第71军主力逼近四平街以东、以南地区,东北民主联军部队即转入四平市郊实施防御作战。

自18日起,新编第1军以新编第30师在飞机、坦克的支援下,向四平街南郊海方屯、泊罗林子、鸭湖泡等地发起连续进攻,遭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第56团和保安第1团的顽强抗击。

21日,新编第38师迂回四平街西北郊,进攻三道林子北山,于22日一度攻.占保安第1团部分警戒阵地。东北民主联军组织保安第1旅、第7纵队、第3师和第7师等部采取昼守夜袭的战法顽强抗击,对一些主要阵地进行反复争夺。

国民党军攻击受挫,停滞不前。东北民主联军为保障四平街翼侧安全,逐步向四平街东西两侧延伸防线,在东起火石岭、西到八面城百里战线上部署了6个师(旅)的兵力。27日后战局呈对峙状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平保卫战

提问三:孙立人不服杜聿明:打四平让新一军攻坚,占长春就是新六军?

最佳答案:孙立人就是一个被严重高估的所谓抗日名将。 孙立人在远征军将领中,作战时的表现应该说还不错,但并不算特别出类拔萃。和当时的杜聿明、郑洞国、廖耀湘等人相比,并不是特别出众。但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在缅甸作战结束后,撤退时孙立人没有按照国军统帅部的要求,直接退回国内,而是按照英美的要求,直接退往印度去了。在缅甸作战时,他曾率部为被包围的英军一部解围,加上他曾经留学美国的背景,所以英美媒体很喜欢吹捧他,但他这种做派,在国军高级将领中并不受欢迎,而是是让人十分反感的。 解放战争之初,孙立人的新一军被调往东北参战,但孙立人却突然应英国之邀,到英国去了。为什么呢?因为他在印缅战场曾经配合过英国人作战,所以英国决定给他授勋。大战在即,他作为军长,部队正在前线,他扔下不管,却应邀出国,去了英国,完了不赶紧回国,还去了一趟美国,然后才回国。实际上,中央军的高级将领,尤其是黄埔出身的将领,大多数都有朴素的民族主义思想,在北伐的时候曾经吃过英国人的亏,所以对英国人都不太感冒,是比较警惕的,但孙立人却刚好相反,宁可听英美的,不听国军统帅部的。 1946年4月,国共双方在四平街进行了会战,14日,右翼兵团新六军在廖耀湘指挥下,在威远堡击败防御的 *** , *** 撤退,之后又全线撤退,放弃了四平街。新一军此时为中央兵团,但并无什么进展,反不如担任左翼兵团的71军陈明仁部表现好。战斗结束后,杜聿明顶住国军统帅部的命令,坚持要向长春、永吉方向追击,将 *** 赶到松花江以北,以便于和 *** 隔江对峙。于是,杜聿明下令左中右三路同时向长春方向追击,新一军仍为中央兵团,沿中长路以西经怀德、长春、德惠、农安方面向松花江北岸追击。 杜聿明部署既定,命令下达以后,怕各路部队不能协同,被 *** 趁机各个击破,所以马上赶赴前线去督战。杜聿明一到前线,正在前线指挥所的杜聿明的副手郑洞国就说,新一军自从孙立人回来以后,反而不如孙回来以前好指挥了。各部队接到命令后,陈明仁和廖耀湘已经奉命追击,进展顺利,只有孙立人部除了派出五十师一个师追击外,其余部队按兵不动。杜聿明问怎么回事,郑洞国怕杜聿明发脾气,也没说,只让杜聿明到前线去看了就知道了。 杜聿明继续向前,到了四平附近的双庙子车站,孙立人来见杜聿明,马上就提出,部队连续作战时间太久,疲劳不堪,要求停止整顿三天。杜聿明并没有当即发作,而是耐心的给他分析当时的形势,以及他的判断和部署的理由,并说明,如果孙立人只让五十师一个师前进,如果在长春遭到 *** 反击,五十师就可能会吃亏。五十师如果吃了亏,就不仅是孙立人的损失,而且会影响整个国军的作战形势。孙立人仍然油盐不进,坚持不肯出动剩下的两个军,并且说,梨树附近尚有大批敌人,需要三五天扫荡,否则大军北进,后路被阶段,局面会很危险。 杜聿明说,从各方面的情报来看,判断梨树方面并没有大量 *** ,孙立人只需要用一个团扫荡就可以了,不必留下两个师去扫荡,主力仍应该按照统一部署继续向长春追击前进。孙立人反唇相讥说,长官部第三处不明情况,即下令部队北进,如果后方被截断,谁负起责?杜聿明也不客气了,反击说,你没看命令吗?命令本来就说了,要你派一部扫荡梨树方面的残敌,你到现在尚未排除,出了问题,谁负责任?郑洞国看不下去,也在一旁规劝,孙立人仍然不为所动。 最后,孙立人勉强答应接受命令,返回了部队。但实际上他并没有派部队追击,追击的仍然只有五十师一个师。幸运的是, *** 当时已经全线撤退,直接退往松花江以北,并没有在公主岭和长春一带准备大打,所以五十师也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就到达了预订目的地,并没有吃大亏。如果当时 *** 知道孙立人这个情况,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在半路上突然杀一个回马枪,孙立人的五十师可就没什么好果子吃了。其实说到底,无非是孙立人认为新一军和他在四平会战中劳苦功高,等到进占长春这样的东北中心城市,杜聿明却把这个荣誉给了新六军,认为杜聿明指挥不公,所以拒绝执行命令,其它都是借口。 占领长春之后,蒋亲赴东北,孙立人和杜聿明都前往晋见。杜聿明请他命令孙立人服从指挥,孙立人则直接请求停止行动,休整三天。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在辽南鞍山、海城、营口一带的六十军一八四师已经处境危险,兵力薄弱,部署又分散,出处薄弱, *** 正在这一带反击,该师有被全歼的危险,师长潘朔端连电求援。杜聿明请蒋命令孙立人部马上增援,但蒋却同意了孙立人的要求,休整三天。杜聿明再去见蒋,请他命新一军服从命令,蒋反而说,我看一八四师守得住。杜聿明只好紧急抽调五十二军的一个师增援,但已经来不及了,最后潘朔端率一八四师残部在海城起义。 *** 撤退后,姗姗来迟的孙立人部占了一座空城,反而大肆宣传,说成是大捷。 其实,孙在应该受勋之后没有马上回国,反而瞒着国军统帅部,擅自去了美国,国军统帅部还是在报纸上看到了这个消息,蒋为此大发雷霆,马上致电孙立人,要求他马上回国,并直接致电杜聿明,要杜聿明考虑新一军军长人选。但杜聿明认为是蒋要假他之手对孙立人下手,怕因此得罪了美国人,而且认为孙立人回国后在东北作战,而他又在东北一手遮天,大权独揽,孙立人应该不会不服从命令,所以就劝蒋不要临阵换将。结果孙立人回来后,反而对杜聿明反咬一口。杜聿明和郑洞国在回忆中对此都十分反感,这也是孙后来在台湾的遭遇的前因。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提问四:陈天佑将军简介?

最佳答案:李天佑(1914年1月8日—1970年9月27日),广西临桂人 。1928年入桂军当兵。192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曾任中共中央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1934年荣获三等红星奖章,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早年经历

1914年1月8日生于广西临桂县六塘圩高坡寨,兄弟姐妹5人,排行第三。幼年时读过两年私塾,后随父母赶圩卖柴卖席卖竹器,在桂林一家米粉店当过学徒。家境的贫寒,使李天佑在小小年纪便产生了离家出走找出路的念头。 [3]

土地革命

1928年6月,李天佑在桂林报名加入了北伐军将领李明瑞的部队当勤务兵。1929年10月,李明瑞起兵反蒋失败后,李天佑果断地投向共产党。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百色起义。 [4]

1929年10月6日,南宁军校发生叛乱。原来,主政广西的俞作拍、李明瑞通电反蒋,结果手下三个师长被蒋介石收买叛变,有人煽动教导总队的学员去投蒋。但是,张云逸早有部署,李天佑积极配合共产党人粉碎了敌人的阴谋,开始了革命戌马生涯。

1929年10月中旬,李天佑跟随革命队伍由南宁开赴百色,途中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1929年11月,李天佑任教导营机枪连的排长,参加消灭反动的广西警备第三大队并收缴百色县警察局和附近民团枪支的战斗。

1929年12月11日,在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领导下,发动了百色起义,宣告中国红军第七军成立,年仅15岁的李天佑任军部特务连副连长。

1929年12月中旬的一天,桂西土匪2000多人向百色扑来,敌我力量悬殊,形势严峻。李天佑

李天佑

毫不畏惧率领特务连参加了守城巷战,接着又抢占城外高地。城里城外密切配合,粉碎了敌人进攻。

1930年2月初,国民党桂系军阀黄绍竑调遣4000余人“围剿”右江苏区,妄图消灭年轻的红七军,李天佑跟随红七军主力参加隆安战斗,激战5昼夜,带头冲锋夺取敌人占领的制高点,脚部负伤还坚持战斗。

1930年2月3日,在广东省乳源县梅花村,敌4个团前来围攻,敌众我寡,我军杀伤敌1000人左右,自己也伤亡6至700人,干部伤亡近三分之二。李天佑赤膊上阵,指挥全连冒着敌人炮火勇猛冲击,不到半个小时就攻占了山头,保证了莲花战斗的胜利。李天佑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的英雄气概,被大家赞誉为“小老虎连长”。 [4]

1930年3月底,红七军决定开展外线作战,李天佑脚伤未痊愈,就随军向贵州挺进。

1930年4月初,李天佑被任命为特务连连长。

1930年4月底,红七军攻打贵州国民党军阀王家烈的后方基地榕江县城。由于城防坚固,炮火猛烈,红军连续几小时攻击未能突破。李天佑挑选12名战士组成突击队,肩扛竹梯,身带铁钉,跃出战壕,冲过敌人的火力网,为部队开辟杀进城里的血路,攻下榕江县城,红军歼敌600多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还筹得军饷数万元。

1930年5月,李天佑又随部回师右江,在攻打马鞍山一个大碉堡时带头冲杀,脚板第3次被打穿负伤,先后参加了收复百色、奉议、恩隆等县的战斗。

1930年10月,红七军奉命北上。

1930年12月底攻打武岗县,敌人突然增兵8个团,红七军同敌人激战5昼夜,伤亡严重,部队减员三分之一。李天佑奉命带一个排顶住追击的敌人,掩护军首长和军部机关的转移。

1931年7月,红七军跟中央红军在江西省于都县会师,划归红三军团建制。李天佑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三次反“围剿”作战,后到会昌、寻邬休整扩红。

1932年2月上旬,在攻打赣州攀登城墙时,李天佑身中3弹。伤愈后,升任红七军第58团副团长,调瑞金红军学校学习后任团长,参加第四次反“围剿”的黄破、草台岗等战斗。

1933年6月,任红三军团第5师13团团长,参加东征福建的朋口、连城等战斗,李天佑在南平县西芹指挥该团歼灭国民党号称铁军的第十九路军的366团,开创了红军1个团在运动中歼敌1个主力团的辉煌战绩,荣获三等红星奖章,该团被授予“模范13团”奖旗。

1934年1月,李天佑升任红三军团第5师师长,在参加第五次反“围剿”的石城县高虎脑阻击战中,左手受伤仍然指挥全师坚守阵地,打退敌人9次集体冲锋。

1934年10月,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李天佑率领红5师担任军团前卫,奉命在广西灌阳新圩抗击国民党两个师,激战3昼夜,完成掩护中央机关纵队安全渡过湘江的任务。[5]

1935年1月,李天佑任红三军团司令部作战科长,协助军团长积极贯彻执行遵义会议确定的新的作战方针,先后参加了攻占娄山关、袭取遵义城、四渡赤水、飞越大渡河等战斗。

1935年10月,到达陕北。直罗镇战役后任红1军团第2师副师长,第4师师长。

1936年参加西征作战。10月间,李天佑率部参加了打败国民党中央军胡宗南部队的山城堡战斗,为结束十年内战的最后一仗贡献了力量。

抗日战争

1937年9月,李天佑率全团参加歼灭日军板垣师团1000人的平型关战斗。

1938年,任第343旅副旅长,参加正太路的多次战斗,消灭日军数百人,缴获战马数百匹和200支步枪。

1938年3月,代理343旅旅长,率部转战于吕梁山区,参加开辟晋西南抗日根据地。 [4]

1938年底,奉命赴苏联莫斯科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

1944年春返回延安。

194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939年赴苏联学习军事。

解放战争

1947年6月,指挥2个纵队另1个师和配属5个炮兵营攻打四平,歼敌1万多人,攻占城区五分之三。战后,总结出一套攻坚战术,在东北各部队推广。

1948年5月,指挥3个纵队和4个炮兵团再次攻打四平国民党守军,歼敌近2万人。1948年9月,率部参加辽沈战役,歼敌近3万人。

1949年1月,在平津战役中,李天佑担任解放天津西线指挥员,指挥38军、39军,全歼天津国民党军13万人。是役后,担任第13兵团副司令,率部南下参加渡(长)江、解放湖北等战役,为全国解放立下赫赫功勋。

建国之后

1954年,入南京高等军事学院学习。1955年获得上将军衔。获得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3]  。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届中央委员。

1957年,任广州军区第一副司令员。

李天佑夫妇铜像

1958年1月,任广州军区代司令员。

1962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3]  。是中共第七、八、九届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届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委员;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国防委员会委员。

1970年9月2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1]  ,年仅56岁。

1994年1月《李天佑将军传》出版发行。

人们很难接受与已学知识和经验相左的信息或观念,因为一个人所学的知识和观念都是经过反复筛选的。点虫知识关于四平之战介绍就到这里,希望能帮你解决当下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