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之审问之全文翻译及注释

博学之审问之全文翻译及注释

博学之审问之:全文翻译及注释

在浩瀚的学术与文化长河中,“博学之,审问之”作为儒家思想中关于学习态度的经典表述,源自《礼记·中庸》,它不仅是对古代学者治学精神的精炼概括,也是现代人对知识追求与学问精进的重要指引。

原文及译文

原文:“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能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译文:要广博地学习,要谨慎地求教,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实践。不学则已,既然要学,就必须达到通达晓畅的境界;不问则已,既然问了,就必须彻底明白;不思则已,既然思考了,就必须想出一番道理;不辨则已,既然辨别了,就必须分辨明白;不做则已,既然做了,就必须做到圆满。对于同一件事,别人学一次就会,我要学一百次;别人学十次就会,我要学一千次。果真能够坚持这种方法,即使是再愚笨的人也能变得聪明,即使是脆弱的人也能变得坚强。

注释详解

博学之:此处的“博学”指的是广泛地学习,不仅要精通某一领域的知识,还要广泛涉猎不同学科,以获得全面的视野和深厚的学识基础。在古代,这被视为学者成长的第一步,也是认识世界、理解事物本质的基石。

审问之:“审问”强调的是对所学知识的深入探究和质疑精神。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疑惑不解之处,应勇于发问,通过不断地追问和思考,以求得真知灼见,而非浅尝辄止。这种态度体现了学者对知识的严谨和尊重。

慎思之:“慎思”指的是对所学知识的独立思考和深入分析。在掌握大量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反复思考、提炼精华,形成自己的见解和判断力。这是知识内化的关键阶段,也是培养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明辨之:“明辨”是明辨是非、去伪存真的过程。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观点和信息纷繁复杂,学会理性分析、批判性思考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通过明辨,才能辨别真假、区分优劣,做出正确的判断。

笃行之:“笃行”是实践的过程,即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只有将知识付诸实践,才能检验其真伪和价值,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当代价值

在现代社会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一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不仅是个人成长和成才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创新的重要动力。无论是在学术研究、科技创新还是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一思想都提醒我们要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勇于质疑、善于思考、明辨是非、脚踏实地。

总结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一经典表述,不仅是对古代学者治学态度的精炼概括,也是现代社会对知识和学习追求的生动写照。它强调了学习过程中的五个重要环节:广博学习、深入探讨、独立思考、明辨是非和脚踏实地实践。只有在这五个环节的有机结合下,我们才能不断积累知识、提升能力、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贡献。

因此,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一思想都将永远闪耀在人类文明的光芒之中,成为我们不断前行和进步的永恒动力。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的意思?

最佳答案意思是要广博地学习,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博学之审问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意思?

最佳答案这段经典名句,出自《礼记、中庸》第20章。全句的意思是承接上段「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而进一步加以发挥的道理。

在择善固执了之后,就要广博地学习,详细地求教,慎重地思考,清楚地分辨,切实地履行所固执的一切善,前两者向外求,后两者向内反省,最后是笃行实践,直至止于至善方休。

人天天都会学到一点东西,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从上文的内容,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博学之审问之。如需更深入了解,可以看看点虫知识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