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点虫知识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贞观政要,以下关于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问题1:贞观政要文言文原文是什么

贞观政要文言文原文是什么

最佳答案:贞观政要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如下:

1. 文言文《贞观政要》翻译,还有原文

贞观十五年,太宗问魏征曰:“比来朝臣都不论事,何也?”征对曰:“陛下虚心,诚宜有言者。然古人云:‘未信而谏,则以为谤己;信而不谏,则谓之尸禄。’但人之才器各有不同,懦弱之人,怀忠直而不能言;

疏远之人,恐不信而不得言;怀禄之人,虑不便身而不敢言。所以相与缄默,俯仰过日。”太宗曰:“诚如卿言。朕每思之,人臣欲谏,辄惧死亡之祸,与夫赴鼎镬、冒白刃,亦何异哉?故忠贞之臣,非不欲竭诚。

竭诚者,乃是极难。所以禹拜昌言,岂不为此也!朕今开怀抱,纳谏诤。卿等无劳怖惧,遂不极言。”

贞观十五年,唐太宗问魏征:“近来朝臣都不议论政事,这是为什么?”魏征回答说:“陛下虚心纳谏,本来应当有话说。然而古人说过:‘不被信任的人劝谏,会被认为是毁谤自己;已被信任而不劝谏,就叫做尸禄。’

但是人的才能气度,各有不同:胆小怕事的人,心存忠直而不能进谏;被疏远的人,怕不信任而无法进谏;贪恋禄位的人,怕不利于自身而不敢进谏。所以大家沉默不言,应付着混日子。”太宗说:“这些现象确实像你所说。

我常想,人臣要劝谏,动辄害怕有死亡之祸,这和赴鼎镬被烹杀、冒刀剑被斩杀又有什么两样?因此忠贞的臣子,并非不想竭尽忠诚,竭尽忠诚实在太难了。所以夏禹听了好的意见要拜谢,岂不就是因为这个缘故。

我如今敞开胸怀,接受谏诤,你们无须因为害怕而不敢把想说的话说出口。”

2. 谁能贞观政要的文言文翻译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骏马,平常放在宫中饲养。

一天,这匹骏马无缘无故突然死了。唐太宗大怒,要杀那养马的宫人。

皇后劝谏说:“从前齐景公因为马死而杀人,晏子当着齐景公的面列出养马人的罪状,说:‘你把马养死了,这是第一条罪状;你养死了马而使国君杀人,老百姓知道后,一定恨国君,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

其他诸侯知道后,一定看不起我国,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齐景公听后便免了养马人的罪。

陛下您读书曾经读到过这个故事的,难道忘了吗?”唐太宗听了皇后这番话怒气就消了,他对大臣房玄龄说:“皇后用平常的故事来启发影响我,确是很有益的。”。

3. 贞观政要 翻译全文

原文: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

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

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

’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

问题2:贞观政要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

最佳答案:贞观政要包含唐太宗在位期间的重要政治事件、政策措施、人事任免以及一些社会现象。

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撰写的一部政论集,以记述唐太宗贞观年间(627-649年)的治国方针、君臣论述、政治制度、法制等方面内容为主。全书共四十篇,分为十卷,约八万字。

治国方针:强调以民为本、以德治国、休养生息等方针,以及实行仁义、宽刑慎罚、重视民生等政策。君臣论述:收录了唐太宗与群臣的对话和奏疏,反映了君臣之间的思想交流和治国理念的探讨。

政治制度:记载了唐朝的政治制度、官僚体系、科举制度等方面的内容,以及政治风气的演变。法制:记录了唐朝的法律制度、司法实践和唐太宗对法制的重视,以及法制改革的内容。

社会现象:描述了当时社会的各种现象,如民族关系、社会风尚、宗教信仰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多元文化。总之,《贞观政要》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它不仅反映了唐朝初期的政治状况和社会风貌,而且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文化思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创作背景

吴兢著《贞观政要》旨在歌颂“贞观之治”,总结唐太宗时代的政治得失,希望后来君主以为借鉴。书中所记基本为贞观年间唐太宗与魏征等大臣的问答,以及皇帝的诏书、大臣的谏议奏疏等。

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思想、生活等方方面面,尤以讨论君臣关系、君民关系、求谏纳谏、任贤使能、恭俭节用、居安思危为其重点。

问题3:贞观政要封建第八原文及翻译

最佳答案:贞观政要耐旦封建第八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贞观元年,封中书令房玄龄为邗国公,兵部尚书杜如晦为蔡国公,吏部尚书长孙无忌为齐国公,并为第一等,食邑实封一千三百户。皇从父淮安王神通上言:“义旗初起,臣率兵先至,今玄龄等刀笔之人,功瞎老居第一,臣窃不服。”

太宗曰:“国家大事,惟赏与罚磨亩升,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咸惧。则知,国家兴亡,在于此矣。”

翻译:贞观元年,封中书令房玄龄为邗国公,兵部尚书杜如晦为蔡国公,吏部尚书长孙无忌为齐国公,并为第一等,食邑实封一千三百户。皇从父淮安王神通上言:“义旗初起时,臣率兵最先响应(加入义军),现在房玄龄等舞文弄墨之人(刀笔吏),功居第一,臣私下不服。”

太宗说:“国家的大事,只在赏与罚。赏赐应当给予有功的人,无功的人自然退后;惩罚应当给予有罪的人,作恶的人都会感到畏惧。由此可知国家的兴亡,就在于此啊。

内容简介

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所著的一部政论性史书。全书十卷四十篇,分类编辑了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中,与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在治政时的问题,大臣们的争议、劝谏、奏议等,以规范君臣思想道德和军政思想,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

贞观政要和《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有关贞观政事的记载相比,较为详细,为研究唐初政治和李世民、魏征等人的政治思想提供了重要资料。

问题4:文言文《贞观政要》翻译,还有原文

最佳答案:贞观十五年,太宗问魏征曰:“比来朝臣都不论事,何也?”征对曰:“陛下虚心,诚宜有言者。然古人云:‘未信而谏,则以为谤己;信而不谏,则谓之尸禄。’但人之才器各有不同,懦弱之人,怀忠直而不能言;疏远之人,恐不信而不得言;怀禄之人,虑不便身而不敢言。所以相与缄默,俯仰过日。”太宗曰:“诚如卿言。朕每思之,人臣欲谏,辄惧死亡之祸,与夫赴鼎镬、冒白刃,亦何异哉?故忠贞之臣,非不欲竭诚。竭诚者,乃是极难。所以禹拜昌言,岂不为此也!朕今开怀抱,纳谏诤。卿等无劳怖惧,遂不极言。”

贞观十五年,唐太宗问魏征:“近来朝臣都不议论政事,这是为什么?”魏征回答说:“陛下虚心纳谏,本来应当有话说。然而古人说过:‘不被信任的人劝谏,会被认为是毁谤自己;已被信任而不劝谏,就叫做尸禄。’但是人的才能气度,各有不同:胆小怕事的人,心存忠直而不能进谏;被疏远的人,怕不信任而无法进谏;贪恋禄位的人,怕不利于自身而不敢进谏。所以大家沉默不言,应付着混日子。”太宗说:“这些现象确实像你所说。我常想,人臣要劝谏,动辄害怕有死亡之祸,这和赴鼎镬被烹杀、冒刀剑被斩杀又有什么两样?因此忠贞的臣子,并非不想竭尽忠诚,竭尽忠诚实在太难了。所以夏禹听了好的意见要拜谢,岂不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我如今敞开胸怀,接受谏诤,你们无须因为害怕而不敢把想说的话说出口。”

了解了上面的内容,相信你已经知道在面对贞观政要时,你应该怎么做了。如果你还需要更深入的认识,可以看看点虫知识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