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点虫知识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张昭张纮,以下关于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提问1:东汉文学家张纮简介 张昭和张纮是什么关系

答:张纮人物生平简介

张纮字子纲,是东汉末年有名的文学家,和张昭一起合称“二张”。孙策在平定江东时曾经亲自登门邀请张纮为自己效力。后来,张纮被派遣至许都,任命侍御史。但是在孙权继位时张纮又返回了江东,担任长史一职。张纮后来建议孙权迁都秣陵,孙权正在准备迁都的时候张纮突然病逝了,享年六十岁。

张纮年轻时游学京都,曾曾跟博士韩宗学习易经和欧阳尚书,又到外黄跟濮阳闿学习韩诗、礼记和左氏春秋,后回到本郡,被荐举为茂才,当时大将军何进、太尉朱儁、司空荀爽辟他为掾,他都拒绝 *** ,避乱来到江东。孙策创建基业时,张纮便投靠了孙策。孙策上表任他为正议校尉,后跟随孙策征伐丹杨。孙策亲临战斗前线,张纮劝谏说:“主将是筹谋划策的角色,三军命运全依托于他,不可轻率行动,亲身与区区小寇对阵相斗。希望您能珍重上天授予您的才干,符合天下的愿望,不要让全国上下为您的安危而担心受吓。”

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孙策派遣张纮奉献奏章到许昌,被留在那里担任侍御史。

少府孔融等都和他亲近友善。曹操听说孙策去世,打算趁江东举丧期间进行征伐,张纮对他进行劝谏,认为乘人丧事而用兵,既有违传统的道义,如果攻而不胜,还会使两方结仇而丢弃往日盟好,不如借此机会厚待江东。曹操听取了他的意见,当即上表任孙权为讨虏将军,兼会稽太守。曹操想让张纮劝引孙权归降,外任张纮为会稽东部都尉。陈琳著有《武库赋》,张纮读后写信称赞陈琳的文才。陈琳却说与张纮及张昭两人相比,是小巫见大巫。

孙权刚刚统事时,正当盛年,吴夫人以外部多难,深怀忧虑劳苦,多次感谢张纮,嘱咐他们的辅助之义。张纮立即上书答谢,思索的唯有补过误。每当有秘密的计谋,与四方结交,经常由张纮和张昭负责起草。张纮以孙坚击破董卓,扶持汉室的功劳和孙策平定江东,建立大业写了一篇铭记颂扬。写完后呈给孙权,孙权阅读悲痛伤感,说:“君真了解我家的经历啊。”

孙权对群臣大多直接称呼其字,唯独称呼张昭为张公,称张纮为东部,可见孙权对二人的器重。

张昭和张纮是什么关系

东吴谋士,和张昭一起合称“二张”。孙策平定江东时亲自登门邀请,张纮遂出仕为官。后来,张纮至许都为孙策求官,至此就在留在了许都。但孙权继位时张纮又返回了东吴,任长史之职。张纮后来建议孙权迁都秣陵,孙权正在准备时张纮病逝,其年六十岁。孙权为之流涕。

张纮最后是怎么死的

张纮建议孙权应该离开吴郡移都到秣陵,孙权便听从张纮的意见移都。孙权让张纮回吴郡接来家眷,结果走在半路上张纮却病逝了。临死前,他授意儿子张靖给孙权留下书笺说:“自古以来有国有家之人,都想修治德政来兴隆盛世,至于他们的治理,大多没有理想的结果。并非没有忠臣良将相辅佐,不是不明白治国的根本,而是由于君主不能克服自己的好恶情感,不善于听取意见。人之常情是畏难趋易,喜好相同的意见而讨厌不同的意见,这与治世法则正好相反。

《易传》有言‘从善如登山,学坏如崩山’,是说学好不容易。君主继承数代相传的基业,凭借自然的趋势,掌握著驾御群臣的八柄权威,乐于做好做的事、听好听的话,无须向他人索求什么,而忠臣心怀难于进用的治国之术,说出逆耳的忠言,两者不能相互合意,不也是理所当然吗不合就会产生隔阂,巧言令色之人便乘虚而入,君主就会被假忠迷惑眼睛,贪恋小人的恩爱,于是贤愚混杂,长幼失序,这些情况产生的原因,是人情关系扰乱了正常的统治秩序。

故此圣明的君主醒悟到这一点,如饥似渴地寻求贤才,不厌其烦地接受忠谏,克制感情、减抑情欲,为了道义而割舍恩爱,在上者无偏颇错误的任命,在下者也就绝了非分之念。您应当加以三思,忍受辱垢、掩藏锋芒,以成就仁义泽被天下的大业。”张纮卒年六十。孙权看了他的遗书涕泣交流。张纮著有诗赋铭诔十多篇。

提问2:张竑和张昭是什么关系

答: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先有董卓权倾朝野、霍乱朝纲。又有曹操打着为国除害的名号培养自己的势力。董卓逃出京城后,曹操联合各地诸侯袁绍、刘备、孙坚等二十路豪杰,共同讨伐董卓。董卓最后死于义子吕布之手。至此,大汉刘氏江山摇摇欲坠,岌岌可危。天下各路英雄豪杰皆觊觎这大好江山,纷纷入世,共同逐鹿天下。

张昭作为东吴谋士第一人,为东吴打下江山立下汗马功劳。在新《三国》中,张昭舌战诸葛亮这一场戏最为大家津津乐道。

张昭对诸葛亮说:“先生自比管仲、乐毅,管仲者,相助齐桓公,独霸诸侯,一匡天下;乐毅者,扶持弱燕,一鼓作气,连下齐七十二城,此二人堪称兴国济世之才也。而先生呢,枯坐草庐,笑傲风月,除抱膝吟叹之外,别无所长。刘使君未得先生前,尚能割据城池,自保有余;得了先生之后,则抛兵弃甲,望风而窜。上不能报天子以安庶民,下不能剿贼军而守疆土。半年不到,弃新野,失樊城,败当阳,奔夏口,仓惶南北,碌碌东西。竟无一寸立身之地。”就是这段话,让大家觉得,新《三国》里的张昭才真正像一个历史上的张昭。

张昭张纮

张纮,字子纲,东汉末年文学家、谋士,与张昭一起并称为“二张”。公元153年出生于徐州广陵郡广陵县。年少时曾游学于京都,后返回广陵,被举荐为茂才。当时许多地方豪杰都请他来辅佐自己,他都一一婉拒

张纮因为避难来到江东,适逢孙策平定了江东。孙策曾亲自拜访于他,张纮遂出仕为官,投靠在孙策麾下。张纮最著名的小故事就应该属于和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之间的故事。张纮早些年在许都担任侍御史时,曾与陈琳有过一面之缘。当时张纮称赞陈琳文章写得好,陈琳却说:“我的文章比起你的又或者张昭的比起来,就像小巫见了大巫一样。”这也是小巫见大巫这一成语的由来。

这件事也正式说明了张纮与张昭二人,在文学上的造诣也已远超建安七子。孙权登基后,几乎对所有的大臣都是直呼其名,唯有对张昭和张纮,一直以张公和东部称之。可以看出孙权对张昭和张纮的器重。

张昭与张纮二人的命运恰恰有些相反。张昭是在孙策掌权时得到重用,地位极高。基本上孙策的每一个决策都是经过张昭同意后实施的。在孙权登基后,张昭的地位逐渐下降,孙权开始渐渐厌烦了张昭,张昭的权利被架空。而张纮在孙策执政时,远离权利中心,看起来没有张昭那样得到重用。而孙权执政后,张纮曾多次劝谏孙权,孙权都一一接受,张纮临死前还留了遗书,向孙权诉说为君之道。死后,孙权看着遗书悲痛不已。

对于张昭张纮,看完本文,小编觉得你已经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相信你能很好的处理它。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未解决,可以看看点虫知识的其他内容。